林彪4点理由反对援朝,被毛主席批评,基辛格一语道破其出兵真相

免费论文检测查重网

毛主席和基辛格交谈

1977年,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卸任美国国务卿。次年,中美两国建交,基辛格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时至今日,基辛格在美国国内依旧有崇高的威望,他对时局的看法往往被广泛报道。

毫不夸张地说,在美国政坛里对于中美关系的了解程度,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基辛格更有发言权。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基辛格跟我国历届最高领导人都有直接见面会谈,尤其跟毛主席的会面让他对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访华,周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尼克松一行被安排下榻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吃过午饭后,毛主席破例接见了尼克松和基辛格。这是基辛格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前一年他秘密来北京时没有见到毛主席。

第一次来华时,基辛格不是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而是他不敢擅自做主。基辛格后来回忆时说:“因为我很清楚,尼克松总统希望成为第一位见到毛主席的美国官员。尽管访问中国,我知道中方的态度是,如果我提出要求,毛主席将会见我,如果我不主动提,毛主席就不见我。但考虑到一旦见了毛主席,我回美国后会让尼克松不悦甚至动怒,我还是按捺住了见毛主席的强烈愿望。”

自1972年见面后,基辛格多次见到毛主席,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75年。由于见面时间跨度很大,加上基辛格自1950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长时间担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等职,使得基辛格对新中国、毛主席有了深入了解。

基辛格

对于毛主席的评价,基辛格从最初“展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决断力,是一位高深莫测的主席”,到最后“总是极富智慧,有很强的活力来控制谈话,在外交事务上很有见解”、“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毛主席的确能让人体会到力量、权力和意志的共鸣。”

从“高深莫测”到“压倒一切的魄力”,让基辛格对毛主席的评价前后产生的差别如此之大,最大的原因是毛主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抗美援朝。这个伟大决定,其战略眼光无人能匹敌,其产生的影响至今没有消失。

基辛格也承认这一点,这一战让他被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所彻底折服。40年多后,基辛格在专著中提到了朝鲜战争时中国出兵朝鲜这一事件。1994年,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对毛主席出兵朝鲜提出自己的看法:

“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北京视之为资本主义包围中国的行径。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毛主席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基辛格

无独有偶,2012年基辛格在新作《论中国》中再次高度评价毛主席出兵朝鲜这一决策:

“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刚打完仗还没有喘息的国家,一个武器主要靠缴获的军队居然敢和一支拥有核武器撑腰的现代化军队正面作战。但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眼光确实是超越常人的……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中是对长远考虑、战略方针和心理因素的综合揣度……他绝不会让中国消极地等着挨打,而是要争取主动……”

从基辛格两次对毛主席出兵朝鲜的描述来看,他无疑看懂了毛主席为何毅然决定出兵朝鲜,也指出了中国出兵朝鲜的真相。但是,当时中共中央内部反对声很大,这里面就包括毛主席最希望能挂帅出征朝鲜的第二人选—林彪。

那么,林彪为何反对?毛主席又为何坚决要出兵朝鲜?出兵朝鲜又面临哪些困难?为何基辛格认为中国必然出兵?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在本文中找到答案,看完后大家就会明白,当年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的过程是多么富有远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毛主席一生中作出的最为艰难决策之一。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分界线,分别由美军和苏军在南北地区接受日军投降。

当年8月,在美国扶持下朝鲜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李承晚担任总统。针对这一情况,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金日成担任首相。1948年底,苏军从北朝鲜撤军,半年后美军也从南韩撤军。

朝鲜三八线

这样,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有统一朝鲜半岛的想法。李承晚在美国的直接援助下,实力大涨,不断秘密向三八线附近增兵,结果不到一年时间里双方就产生了2000多起摩擦,一场大战难以避免。1950年5月,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详细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

毛主席对金日成明确表示:你们应该坚持以实现祖国统一为目标,但近期不必要采取行动,现在的国际形势对你们不利。金日成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承晚之所以不断朝三八线增兵,最根本原因就是美国站在他们背后支持。

毛主席沉默很久后,对金日成说:“一旦朝鲜境内爆发战争,我们打算先在鸭绿江边摆上3个军。美国如果不干涉你们,没有妨碍;如果干涉,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越过三八线,我们一定会打过去。”

从后来局势发展来看,中国出兵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联合国军”越过了三八线,致使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威胁。对于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领导人来说,朝鲜战争爆发是一起突发事件,当时中国并不希望朝鲜爆发战争。

有一件事能说明这个问题,在朝鲜战争爆发第5天,即1950年6月30日,毛主席和周总理还联名签署了《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复员工作的决定》。这时中国内部并不太平,西藏没有解放,东南、西南地区还有不少敌人残余势力以及土匪等。

毛主席

更关键的是,此时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周年。经过14年抗日战争和3年内战,国家几乎被打烂,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可敌人并不希望我们过上安宁的生活,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下令美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同时,美军敌机侵入中国东北边境领空,对鸭绿江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等进行侦察、轰炸以及俯冲扫射。战争再一次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毛主席立即作出应对,他指示周总理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朝鲜局势和我国国防问题。

1950年7月7日和7月10日,周总理两次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解放军几乎所有高级将领全部参会,包括林彪。会上决定以解放军第十三兵团为主力,组建东北边防军,并立即到东北指定地点集结,整训备战。

林彪对成立东北边防军很赞成,并积极配合安排,他说:“这个问题我们四野责无旁贷,要出多少人就出多少人,出多少武器装备都可以。”7月13日,毛主席签署《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根据《决定》,立即抽调第13兵团(兵团部、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炮兵司令部、第1炮兵师、第2炮兵师、第8炮兵师、高射炮兵4个团)、骑兵1个团、工兵第6团、汽车兵3个团,总兵力近26万人。

毛主席和林彪

《决定》中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万毅负责指挥边防军特种兵部队,段苏权为司令员组成东北空军司令部。

随着美军介入,朝鲜战场出现僵持局面,朝鲜人民军败退可能性大增。粟裕由于头脑里有弹片,整日头痛欲裂,最终未能到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于是,毛主席把目光投向了林彪。

毛主席为什么想到了林彪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

第一、林彪时任四野司令员、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东北边防军绝大多数来自四野的部队,加上他本人也全程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组建,由他挂帅出征顺理成章。

第二、林彪的军事才能有目共睹。林彪跟粟裕一样,都比较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毛主席希望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也能上演类似三大战役一样的胜利。解放战争期间,林彪率部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三大战役有其二”、“渡江战役有其半”。

第三、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常年在东北指挥战斗,对寒冷地区作战很有经验,加上朝鲜地区气候跟东北类似。更重要的是,林彪跟朝鲜党军领导人很熟悉,甚至朝鲜人民军中许多高级将领都曾是他的部下。

毛主席和林彪

毛主席据此跟周总理等人商议,还有意识地让林彪多参加东北边防军的各项准备工作。但是,中央没有开会正式研究这件事,9月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被拦腰切断。在“联合国军”的不断进攻下,朝鲜人民军溃不成军,被迫向朝鲜北部撤退。

鉴于此,毛主席深知派兵入朝作战可能性大增,必须考虑主帅的人选。毛主席决定先找林彪谈一谈,看看他对出兵朝鲜的看法。谈话中,林彪就国内和敌我军事力量对比情况,提出了自己对派兵入朝的看法,他不赞成出兵朝鲜。

对于林彪反对出兵朝鲜,起初毛主席并不生气,他深知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必须慎重再慎重。时间来到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这是举国上下庆祝节日的日子,金日成却送来了一封请求中国出兵的亲笔信。

几乎同时,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原来金日成也向斯大林发出求援信,斯大林从苏联利益出发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方案:中国出兵,跟朝鲜人民军一同作战,苏联方面给予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

就在当天深夜,南韩军越过三八线,美军也朝着三八线进发。此时的中南海颐年堂灯火通明,从此刻开始到10月19日的18天时间里,毛主席一直为是否出兵朝鲜焦虑,他日夜不眠,期间多次主持召开会议。据卫士长李银桥回忆时说:

“主席考虑出不出兵那段时间里连续几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开会那天,他的东屋里坐了一屋子人……满屋子烟雾腾腾,从五六点钟开始研究,一直到后半夜。”

《决策出兵》油画

10月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还是毛主席主持,解放军所有在京高级将全部到场,俨然这是一场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会上,周总理宣读了前一天金日成送来的求援信。平时开会会场话语不断,可这次所有人脸色凝重,现场鸦雀无声。

毛主席发言了,他转头看着林彪:“林彪是四野的司令,打仗有经验。十三兵团又是四野的基本部队,你可以去嘛。”林彪表示自己身体不好,准备去苏联治病。接着,林彪发言,他将之前跟毛主席谈话中反对出兵朝鲜的想法进行了总结,理由有下面4点:

第一、林彪认为我们国内仗刚刚打完,老百姓都希望过安稳日子。另外,国内的土匪、特务等破坏势力还没有扫清,此时重点工作应该放在国内,没有必要出兵朝鲜。林彪还认为:

“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5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的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

第二、林彪认为敌我军事实力差距太大。当时美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还处于“万国造”、“小米加步枪”的地步,没有强大空军和海军,这样出兵朝鲜打赢的概率非常小。

林彪举了一个例子,美军一个军的各种型号火炮数量达到了1500门,而解放军一个军满打满算的火炮数量仅36门。如果贸然出兵,很容易惹火烧身,这笔买卖不合算。

毛主席和林彪

第三、林彪认为苏联应该出兵,我方配合搞好后勤方面的工作。林彪的意见是派出重兵在东北鸭绿江沿线驻扎,一方面可以保卫东北边境安全,另一方面可以给朝鲜人民军以战略支撑,这样美军在向朝鲜北部进攻时,必然会有所顾忌。

第四、林彪认为斯大林虽然说提供武器准备和空军支持,但具体到时能支援到什么程度,谁都没有底。所以,林彪反对出兵朝鲜,他表示如果一定要出兵朝鲜,最好做到“出而不击”,在朝鲜北部做好防御是最好的策略。

在林彪发言过程中,现场不少人频频点头,显然大家比较认可他的看法,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出兵朝鲜,这次毛主席有点生气。应该来说,毛主席和林彪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林彪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也知道毛主席、党中央有让他挂帅入朝作战的想法。

可林彪不赞成出兵,这是他很早就向毛主席提出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不关心朝鲜战局。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林彪就要求秘书给他弄到朝鲜半岛最详细的地图。另外,当年9月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柴成文回国时,林彪立即约他见面。

林彪希望了解朝鲜战场最真实情况,一见到柴成文,他就问:“根据现在(朝鲜人民军)情况,金日成他们有没有上山打游击的打算?”

毛主席和金日成

柴成文则坦诚回答:“据我的观察,如果真到了那个最糟糕的局面,金日成上山打游击也是很有可能的。”了解朝鲜人民军实际情况后,林彪坚定了不出兵的想法。1950年10月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继续召开,林彪进一步阐述了不赞成出兵朝鲜的原因。

除了林彪外,这次会议上还有很多人不赞成出兵,彭德怀在会议开到一半抵达会场,他从西安被紧急接到北京。毛主席生气了,之前他跟林彪私下有过沟通出兵。如今林彪还说很多丧气的话,于是当场批评了林彪。

会议快结束时,毛主席说了一段分量很重的话:“我们跟朝鲜唇亡齿寒,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不管怎么说,别人要亡国了,我们站在旁边看,心里也难过。”这段话给彭德怀很大触动,当天晚上他在北京饭店客房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因不了解情况,彭德怀在这次会议上没有发言,可彭德怀本人还是倾向出兵朝鲜。第二天上午,彭德怀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一见到毛主席就表示自己赞同出兵朝鲜。毛主席非常高兴,直接问:“老彭,既然要出兵,你看谁来挂帅?”彭德怀先是一愣,接着问:“我不是听说中央已经决定派林彪同志去了吗?”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群众大游行

毛主席先是谈了林彪情况,提到林彪还将去苏联治病,接着话锋一转:“老彭,我们的意见是这个担子你来挑,你思想上没有这个准备吧?”彭德怀沉默片刻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毛主席颇为感慨,他让彭德怀在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摆摆意见。

当天下午,毛主席继续主持政治局会议。这场会议上,林彪继续发言,表达了跟之前同样意见。由于林彪的不赞成出兵理由有根据、有道理,依旧得到不少参会人员点头认可。

彭德怀则听不下去了,他站起来发言:“同志们,我认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彭德怀发言结束,毛主席站起来一锤定音,最终党中央就出兵朝鲜达成一致意见。1950年10月19日晚,近26万志愿军兵分三路趁着夜色秘密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这是新中国一场立国之战,它的战略意义早已被历史所证明,所以基辛格高度评价毛主席决策出兵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也逐渐走到世界民族之巅。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着紧密的关系。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该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