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警告中东国家,跟中国走近,将损害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面对这道“二选一”的选择题,中东国家用行动来回答。
美国白宫中东事务协调员布雷特·麦格克,日前在巴林举行的一次安全会议上对在座的中东国家代表们表示:“与中国的某些伙伴关系,将会限制我们合作的深度。”他还说:“这是一个事实,这就是中东和世界其他任何地方的事实,因为中国是美国的军事竞争对手。”
(辽宁舰编队)
美国如此直白而又自大的发言,背后体现出的是美国的焦虑和不自信。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已经不可忽视;而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在中东逐步收缩力量,中东各国开始在经济、外交、安全等领域寻求合作对象多样化,而中国正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而眼看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不断加强,美国担心自己将失去自己在中东的霸权,因此近年来,美国的中东政策变得越来越具有排他性,针对中国的意味非常浓厚。
(美国总统拜登)
阿联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拜登政府向阿联酋施压,要求他们将华为从本国的电信网络中移除,并与中国在科技领域保持距离。拜登当时还一度叫停了对阿联酋的军售以示威胁。
而就在不久前,在伊拉克新总理苏达尼就职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便迅速地打来了电话。布林肯在电话中对苏达尼暗示说,伊拉克应该更加“谨慎”地处理对华关系,作为回报,美国将会给伊拉克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并在人权问题上继续“尊重”伊拉克政府的意见。
(伊拉克总理苏达尼)
美国的这些要求,可以说就差把“不要脸”三个字写在脸上了。而对此,大部分中东国家并没有像过去几十年那样言听计从,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回应。
在被美国威胁排除华为后,阿联酋直接取消了价值230亿美元的F-35战斗机订单,转而选择购买法国战斗机;而对于布林肯的暗示,伊拉克的态度也是非常坚决:不论美国怎么想,伊拉克与中国的合作关系都不会因此而动摇。在苏达尼上任后不久,伊拉克媒体就宣布,中伊已经启动了在阿拉伯湾北部的能源勘探工作,这是中伊海上油气合作第一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
(F-35战斗机)
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中东这些国家现在在对华政策方面不听美国的话了?
简单来说,原因有两点。第一,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希望摆脱对自己对能源经济的依赖,让自己的经济实现多元化发展。而在这件事上,美国是不可能给他们什么帮助的,因为美元绑定石油,这些海湾国家越依赖石油经济,美国就越容易通过金融等手段控制他们。
换句话说,美国是最不愿意看到这些中东国家摆脱“油气依赖症”的。那么反过来说,既然美国靠不住,海湾国家自然也没必要在经济领域还跟着美国干。与其跟西方继续沉醉于当下的纸醉金迷,倒不如赶紧提前作准备,与中国合作,利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来实现经济转型,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
第二,美国在中东的那套霸权主义,分而治之的外交政策,中东国家早看不下去了。多年来,在域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中东地区陷入了无止境的分裂与动荡,而美国坐收渔利,利用中东各国的内外部矛盾控制着中东地区,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过去中东国家不是不想打破这一局面,而是美国作为“一超多强”的“一超”力量太强大;但现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加速发展,美国尽管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力早就不如以前了,而这就给了中东各国摆脱这一局面的机会。
摆脱美国的控制,让中东变成“中东人的中东”,是中东国家的长远目标。而与中国加强合作,让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的地缘影响力,制衡美国,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答案之一。美国再怎么指手画脚、威逼利诱,也不会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进程,反而只会让中东国家拥有更强的反抗意志。如果美国真要跟中国公平地比一比,那么就来比一比谁能帮助中东国家更好地发展吧。
抖音儲值可以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