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灭亡:大小头目全部遇难,一天之内便被消灭

金科网 https://www.c8.cn/

锦衣卫的设立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特务组织,它一开始是负责皇帝出行的护卫和仪仗的,后来由于朱元璋的个人需要,变成了直属于皇帝的缉查情报特务组织。

特务组织历朝历代都有,汉代有“诏狱”和“大谁和”、三国有“校事”、唐朝有“丽竟门”和“不良人”、宋朝有“内军巡院”、明朝有“检校”和“锦衣卫”,他们都是专门用来镇压对皇帝不忠的人的,不管是一品大员还是九品芝麻官,无所不纠。

锦衣卫之所以设立,是因为朱元璋的权力达到顶峰,他不得不时时刻刻提防皇权下面的官僚集团。

三代时期,国君自称“余一人”,后来又有君王自称“孤”或者“寡人”的,这说明地位最高者往往没有可以信任的人,皇权和相权既矛盾又统一,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被自己供养的官员夺权篡位的,而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的出现正好满足了朱元璋的需要。

锦衣卫设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两人、指挥佥事三人,下设若干百户和千户,秘密驻扎在京城各处。他们直接受皇帝本人指派,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调动它,可以说是独立于司法制度之外的帝王之剑。

它的日常任务就是风闻奏事、告发官员,具体一点就是先不管这个官员的不法行为是真是假,先上奏了再说,皇帝觉得可以查你就去查。一般来说如果某个官员真的被锦衣卫拉到北镇抚司审问了,基本没有出来的可能,下一步就是投入诏狱,屈打成招,锦衣卫诏狱里无数冤魂,朝堂上下人人自危。

被锦衣卫监视的朝堂上下

朱元璋有个老臣叫钱宰,是个学术大师,七八十岁了,被招到朝廷里编书,有一次下朝以后,他心有怨言,写了一首诗发发牢骚: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主要是抱怨上朝的时间太早,而自己年纪大了,不堪其苦,想致仕回家养老,天天睡懒觉。

不料被锦衣卫知道后,汇报给朱元璋。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对钱宰说,昨天你老人家作了一首好诗,不过这个“嫌”字改成“忧”字就好了。钱宰吓得大汗淋漓,赶紧跪下给朱元璋谢罪。

还有位大儒叫宋濂,朱元璋特地把他喊过来给太子朱标当老师,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宋濂的声望也愈隆。

这天,宋濂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好不热闹,这不,又被锦衣卫给知道了,报给了朱元璋。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问宋濂:“你们家昨晚是不是在办酒啊?”宋濂说:“是啊。”

朱元璋:“桌上都摆的是什么菜?请的哪些人?”

宋濂一一如实说来,朱元璋看他说的跟锦衣卫汇报的无二,方才作罢,转移话题问起太子的学习进度。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的疑心着实不小。不过如果你以为朱元璋只对现任在朝为官的大臣不信任的话,那就大错特错。朱元璋甚至连已经退休的老臣也不放过。其中就比如吴琳。

吴琳曾跟宋濂一起修书,他最风光的时候做过吏部尚书。吴琳在儒学方面有大才,因此被人举荐,征召为国子助教,国子监是明朝最高学术机构,在里面任职的官员随时都有可能被擢升为大员。

他被朱元璋任命为吏部尚书以后,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求告老还乡,回家事农。朱元璋看他年龄也大了,就放他回了家。这次轮到吴琳受罪了。

吴琳回了老家黄冈以后,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劲,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选拔,这个职位上的官吏若有结党之心,那朝堂上下必定遍布其党人,于是派锦衣卫暗访吴琳老家。

一众锦衣卫赶到了吴琳老家中和上乡,不知道吴琳家具体方位,见田间一老头从马扎上坐了起来,麻利地拿起秧苗插了起来,片刻便插满了稻田。带头的锦衣卫便问老头:吴尚书家在哪?老头答:我就是吴琳。

锦衣卫旋即将他们看到的情形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这才放了心。

锦衣卫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谍报人才,探查宋濂、吴琳这样的文官自然不在话下。

他们官位世袭,保证了他们世代效忠于皇帝,绝无二心,并且武力值奇高,侦察、暗杀、审讯样样精通。

但是没有哪个组织或者集团可以挡住历史的滚滚车轮,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锦衣卫也跟随崇祯的堂兄朱由榔流亡南方。

咒水之难,锦衣卫覆灭

南明小朝廷先后扶立了五位皇帝,属桂王朱由榔在位时间最长,年号永历,朱由榔一开始定都广东肇庆,清军一路追杀,永历政权逃亡到了云南,可吴三桂军队又攻破昆明,朱由榔和一众臣子在锦衣卫马吉翔的护送下向明朝藩属国缅甸请求庇护,虽然明朝宗室只剩朱由榔一行人,但是缅王莽达却依然愿意帮助朱由榔,实属难得。

可正当朱由榔进入缅甸,要前往当时的缅甸首都勃固时,缅甸发生宫廷政变,缅王莽达被其弟莽白杀死。

莽白是个非常现实的人,他看永历政权东躲西藏,在外抵抗清军的南明将领李定国节节败退,便打算把朱由榔献给清朝,换取清政权对自己的支持。

于是莽白派人传信给朱由榔,说要为其复仇,邀请他们一行人到咒水河岸饮水盟誓,一起光复大明。

此时的情况是李定国在磨盘山遭遇大败,无法与朱由榔取得联系,愿意接收朱由榔的缅王莽达被杀,莽白这个时候邀请他们去赴会,摆明了是一场鸿门宴,奈何永历君臣寄人篱下,衣食不保,缅甸方面说什么他们只好配合。

朱由榔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黔国公沐天波带着文武官员硬着头皮赴会。

次日黎明,永历四十多名官员抵达缅军驻地的塔下,等待他们的是缅王的屠刀,一行四十多人全部被杀,明朝最后一名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也身死当场,锦衣卫的名字从此成为历史。

臣子们为国捐躯,永历皇帝朱由榔真成了孤家寡人了,缅王莽白软禁了他,之后把他献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在昆明篦子坡将朱由榔用弓弦勒死后还焚尸扬灰。自此,明朝彻彻底底失去了复国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